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職場資訊 > 職場指南 > 職場沖浪 > 《笑傲職場--如何獲得影響力、權力和晉升》第二章完整版(joooy著)

《笑傲職場--如何獲得影響力、權力和晉升》第二章完整版(joooy著)

發(fā)布時間:2015/11/12 3:09:02文章來源:淘才招聘網 rcxx.com瀏覽次數:6546次


第二章 勇敢者的游戲
第一節(jié) 成熟者的心態(tài)

曾經讀過一篇采訪錄,被采訪者者是一位在越南戰(zhàn)爭中被俘的美國將軍,當時他是被俘美軍中最高級別的軍官,在集中營中的幾年里,幾乎每天都受到特別的“招待”,當戰(zhàn)爭終于結束后,他拖著一條被打殘廢的腿和滿身的傷痕與疾病回到美國。在傷病折磨二十年后,當記者采訪時,他仍不愿再回顧那段非人的日子,最后記者問他:“什么樣的人能夠在集中營中活下來?是不是最積極最樂觀的人?”老將軍沉默了片刻,出乎記者意料,說道:“不,最積極最樂觀的人往往最先死去?!?

將軍繼續(xù)說:“那些最積極最樂觀的人,他們會到處給別人打氣,他們甚至吹著小調,用輕松的語氣說‘嘿,感恩節(jié)之前我們就可以回去了!回家吃香噴噴的火雞!’,結果感恩節(jié)過去了,我們還在集中營里。樂觀主義者沉默了幾天,又會興高采烈地到處說‘嘿,圣誕節(jié)之前我們就可以回去了!到教堂去聽福音!’,但是圣誕節(jié)過去了,新年過去了,一個又一個的節(jié)日過去了,回去的希望遙遙無期,樂觀主義者變得越來越瘦弱,起來越沉默,還沒等到最后的自由,他們就凄慘地死在集中營里。”

記者接著問:“那什么樣的人生存能力最強呢?”將軍說:“象我這樣的人,悲觀主義者”,他接著說:“我們這樣的人,知道自由不會那么快的到來,能夠活著就感到滿足。我們沒有期待,所以沒有失望。無論受到什么樣的折磨,我們只要求還活著,所以我們最終等到自由?!?
將軍的話與我們的預期相差太遠,在職場上,死得最快的,死得最慘的,好象都是那些悲觀主義者呀。其實,將軍是針對記者的提問,故意使用了一個極端的詞語來描繪集中營中那種慘無人道的生存狀況。但是將軍道出一個真諦,一個單純的樂觀主義者,往往低估了現實的殘酷,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或許在開始階段他們的表現是優(yōu)秀的,但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然而,我們也很難相信,一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或許可以熬過嚴酷的時光,但是否可以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
一個人,是樂觀還是悲觀,似乎是天生而定,屬于個性的一個部分。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明知什么話不該說,但還是忍不住說了。明知什么事做了上司或老板會不高興,但在一氣之下還是做了。事后只有歸咎于個性,然后自嘲地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我要是不這樣說不這樣做,那就不是我了。更有升級版,就是把個性當作原則,在職場不如意,還要說我不能放棄我的原則,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我推崇以原則為中心的人生,能夠“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這樣有氣節(jié)的人,也為我所敬仰。但我們要知道,“原則”這個詞,是不可以亂用,更不可以拿來做我們的擋箭牌。就象一位女孩,堅持要找一個有錢人做金龜婿,旁人勸她還是以感情為重,她說:不,這是我的原則。又如一位公司職員,忍受不了平淡無奇的工作,一年跳了五次槽,仍然覺得不滿意,朋友勸他多忍忍,堅持久一點或許會有不同的感受,他頭一仰,說:不,這是我的原則。我實在不知道,他們的心中,還有多少類似的原則,或許有一天實在堅持不下去,他們就會委屈地放棄了自己的“原則”,也或許有一天奇跡發(fā)生,他們會高高興興地放棄了“原則”。
其實,這些朋友是把“價值觀”與“原則”搞混淆了。

所謂價值觀,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心中對事物的優(yōu)先排序。正因為每個人的排序不同,對于同樣的事物,才會做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評價。無論是“感情至上”還是“金錢至上”,都不過是價值觀的不同,卻并不涉及原則,所以當兩個對感情對婚姻有著完全不同價值觀的人相遇,他們之間的爭論其實是不可能有結果的。有一位朋友在一個頗具規(guī)模的私營企業(yè)做經理,能力不錯,業(yè)績也很好,只是他個性頗強,常常出口傷人,不論對象是誰,只要他覺得不對,便給以顏色,最終他的同事及上司都無法忍受,老板找他談話,希望他能尊重其他人的感受,畢竟他能力不錯公司還希望留用,但他當即翻臉,說道:“看到不對的,我就是要說,這是我的個性,也是我的原則!”且不論他的行為對錯,很可惜的是他也將“價值觀”誤認為“原則”。請不要小看這樣的錯誤理解,有多少不必要的苦惱與爭執(zhí),就是由于人們混淆了“價值觀”與“原則”的區(qū)別,也使人選擇了錯誤的執(zhí)著
其實兩者并不矛盾。“價值觀”好比是“主觀的事實”,陳述我們對某一事物的認知,它也許并正確地解釋了真實的事物,或許錯誤地解釋了真實的事物。而“原則”,就好比是“客觀的事實”,不論我們的“價值觀”如何解釋,都無法改變它的存在,它的性質?!霸瓌t”并非一些深奧玄妙的宗教哲理,也不屬于任何特定的宗教或信仰,“原則”其實是人類社會顛撲不破、歷久而彌新,不言自明的真理?!霸瓌t”是人類行為的準則,也是不容置疑的基本道理,歷經考驗而永垂不朽。正如美國《獨立宣言》開篇大義:“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又正如《法國人權宣言》的第二條指出:“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自然的和不可讓與的人權。這些權利就是自由權、財產權、安全權和反抗壓迫權。”,只有立國于原則之上的政權,才可能長盛不衰。

我特意要把“原則”提出來反復解說,就是想強調一點,無論我們的技巧如何好,無論我們的競爭藝術多么高超,沒有原則的人生,都將是灰暗的,沒有原則的人,內心永遠是凄涼與恐慌的。公平、誠實、正直、尊嚴、服務他人,等等,都應該是我們盡可能去遵循的原則。在原則的基礎上,我們的技巧與藝術才更有力量,更有影響。正如武俠小說常言,如果沒有“內力”,再好的武術也無法成為真正的高手。對于圓滿的人生,原則就是我們的“內力”,而一個人的“價值觀”,應該符合“原則”的規(guī)范。
或許會有朋友說:我也相信你所說的原則,但我仍改變不了我的個性。對此,我的回答就是:只能說你相信原則,但并沒按原則去做事做人。須知人之所以不同于動物,就是人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成為哪種人,而只有信奉原則,堅持原則,善用原則的人,才可以說是一個成熟的人。
長期以來,對于人性,一般都認為是遺傳與幼年環(huán)境的產物。然而,維克多•弗蘭克的理論卻改變了這種傳統(tǒng)看法。維克多•弗蘭克是一位猶太裔心理學家,信奉弗洛伊德學派,該派認為一個人的本性在幼年時期即已定型,而且會左右一生,日后改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弗蘭克由于是猶太人,二次期間全家被投入納粹集中營,除了一個妹妹,所有親人都死于納粹魔掌,本人也受到嚴刑拷打,朝不保夕。面對這種悲劇,作為一個心理學家,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人生的意義與解脫苦難之道。

一天,他赤身裸體獨處囚室,忽然意識到一種全新的感受,他稱之為“人類終極的自由”。在客觀環(huán)境上,他的自由完全被納粹所剝奪,但他的自我意識卻仍然是完全獨立的,超脫于肉體束縛之外。他可以自行決定外界的刺激對自身的影響程度。換句話說,在刺激與反應之間,許多人就象巴甫洛夫實驗中的狗,聽見鈴聲就流口水,但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卻可以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去選擇自己的回應。弗蘭克認定,人類的終極自由,就是“選擇的自由”,無論外界的刺激如何,一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反應。
當弗蘭克發(fā)現了“選擇的自由”后,每當面臨嚴刑拷打,他便想象各式各樣的狀況,比如獲釋后如何站在講臺上,把這一段痛苦折磨得來的體驗,傳授給學生;比如自由以后,漫步在香榭麗舍大道,與法國美女同行,等等。憑著想象與記憶,他不斷鍛煉自己的意志,直到心靈的自由終于超越了納粹的禁錮。這種超越也感召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獄卒。他協(xié)助難友在苦難中找到意義,尋回自尊。
正如美國將軍與弗蘭克的親身經歷所告訴我們,人生的問題,并不在于你面臨什么樣的處境,而在于你選擇做什么的人。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自由”,當別人辱罵你時,你可以反唇相譏,可以暴跳如雷,可以泰然處之,可以退縮回避,問題并不并于別人罵你,而在于你如何回應。你身邊的人,不可能每個人都看見你的內心,但每個人都能看到你的反應,而你的反應,就構成了公眾眼中的你。正由于這個道理,很多人都認為是別人的不良言行污辱了自己的形象,而其實是,你的不正確的反應,污辱了你自己的形象。
我所崇敬的人中,有特里莎嬤嬤,她被譽為“改變世界的13位偉大女性”之一,曾榮獲“諾貝爾和平獲”,但這些都不是我崇敬她的理由,她在我眼中的偉大,是由于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特里莎嬤嬤長期在印度從事人道主義工作,有一天黃昏的時候,她在路邊發(fā)現一個流浪兒,看樣子已經一天沒有吃東西,嬤嬤身無分文,于是她領著流浪兒,沿街乞討,來到一個面包鋪前,她對老板說:先生,您能給這位可憐的孩子一塊面包嗎?老板瞪了她一眼,呸的一聲吐了一口痰在嬤嬤臉上!各位朋友,不妨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換作你是嬤嬤,你會怎么辦?
面包傅老板的反應出人意料,但嬤嬤的反應則令人欽佩,她靜靜地看著老板,說:“先生,您能給這位可憐的孩子一塊面包嗎?”,老板呆住了,好一會兒才恢復過來,木木地從鋪子里拿了一塊面包,遞給那個小孩?;蛟S當嬤嬤與兒童離開以后,面包鋪老板還在黃昏的暮色中站了很久,因為從第二天起,每天晚上,這個老板都會將當天沒有賣完的面包,分給附近的流浪兒,雖然沒有人要求他這樣做。
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但我從嬤嬤身上,學到了什么叫“成熟”。一個成熟的人,就是兼具高勇氣與高體諒的人。成熟的人,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與信念,又能體諒他人的感受與想法;一個成熟的人,有勇氣追求自己的利益,也顧及他人的利益。許多人誤以為魄力與慈悲無法并存,體諒別人就一定是弱者。事實上,人格成熟的人嚴于律已寬以待人,但在需要表現實力時,決不遜色于損人利已者。而只有勇氣卻缺少體諒的人,比如上文所說的那位慣于指責別人的經理,即使有足夠的力量堅持已見,卻無視他人的存在,不僅難免會借助自己的地位、權勢、資歷或關系網,做出損人利已的事,更會失去已有的東西。但過分為他人著想而缺乏勇氣維護正當立場,以致犧牲自己的目標與理想,也不足為訓。

高勇氣與高體諒之間的平衡,才是真正成熟的標志。有了這種平衡,我們才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同時又能勇敢地維護自己的立場。而一個天真浪漫者,往往偏于體諒而遜于勇氣,一個憤世嫉俗者,又往往偏于勇氣而遜于體諒。只有一個理想的現實主義者,或者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才能在兩者的平衡之間,順利地走向自己的目標。
這是一件理解起來容易,而做起來卻難的事。而且,一個高勇氣與高體諒的成熟者,很少會有風起云涌,厲聲疾色的時候,給人一種不夠英雄,不夠偉人的感覺。一次深夜跟朋友吃火鍋,正巧說到“勇氣”,他說:“我所追求的勇氣,就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那種才是大英雄大人物的品質”,說話間,他點的肉丸煮熟,他吃了一口,便放下了說:“肉臭了“,于是又接著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道。我說:“肉臭了讓老板換一盤”,他有點遲疑:“這種小店,老板恐怕不愿意,又值不了幾個錢,算了吧”,我笑道:“明明肉臭了,卻不敢叫老板來換,還談什么泰山崩于前?!痹诼殘鲋?,這樣自相矛盾的事也比比皆是,胸中好象有百萬雄兵,卻做不好或不愿做基本的事情,懷抱著宏偉的夢想,卻沒有勇氣去克服眼前的困難。
一位朋友寫信說:“我讀研究生時,需要一種非?;镜臇|西,核糖核酸酶??梢哉f任何一個生物學專業(yè)的人都不能想象一個研究生會要這種東西要不到,所有人都說不可能有這樣的事。直到有個朋友打個比方說層次比較低的人,‘見了面就象兩只狗一樣,一定要咬一架,(決定了雙方的強弱關系)才能安靜了?!彝蝗幻靼?,我是被一群狗咬了。一只狗無意中咬了我一口,我沒有及時回擊甚至不知而措,向另一只狗問為什么,又被那只狗當皮球踢了一腳,第三只第四只狗就開始起哄了......老實說我不笨,可是我真的不靈活。至少我要學會習慣這種見面禮式的對咬?!蔽一卮鹚骸澳阃耆槐毓芬?,你也咬狗,那樣,你跟狗又有什么區(qū)別呢?為什么要給自己建立起這樣的條件反射呢?要記?。翰皇莿e人的言行傷害了你,而是你自己不正確的反應傷害了你。正如埃諾莉•羅斯福的名言:不經你的許可,沒有任何人能夠傷害你?!?
這是一件理解起來容易,而做起來卻難的事。一個高勇氣與高體諒的成熟者,很少會有風起云涌,厲聲疾色的時候,給人一種不夠英雄,不夠偉人的感覺。一次深夜跟朋友吃火鍋,正巧說到“勇氣”,他說:“我所追求的勇氣,就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那種才是大英雄大人物的品質”,說話間,他點的肉丸煮熟,他吃了一口,便放下了說:“肉臭了“,于是又接著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道。我說:“肉臭了讓老板換一盤”,他有點遲疑:“這種小店,老板恐怕不愿意,又值不了幾個錢,算了吧”,我笑道:“明明肉臭了,卻不敢叫老板來換,還談什么泰山崩于前?!痹诼殘鲋校@樣自相矛盾的事也比比皆是,胸中好象有百萬雄兵,卻做不好或不愿做基本的事情,懷抱著宏偉的夢想,卻沒有勇氣去克服眼前的困難。
相對于勇氣,體諒就更加不容易做到。許多人在脾氣上來的時候,可以大罵一場拂袖而去,但卻不能平心靜心為他人著想。幾年前,我聽說某部門內部不和,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考慮到他們內部已經無法自行解決,便參加了他們的一次例會,起先由于我在場,大家表面上還很和氣,只是氣氛難免有些僵硬。會中,部門主管提出某項議案,一位骨干當即反對,主管初時還能克制,但不久便開始反擊,雙方由爭論到爭吵,所有的人都卷入,或者幫腔,或者打太平拳,或者和稀泥,許多與議案不相關的事都扯出來作為砸倒對手的武器,最后骨干及幾個員工拂袖而去,主管氣得眼圈都紅了,對我說:“老子恨不得一刀殺了那個王八蛋!”。等到他氣消了,我跟他吃中飯,對他說:“不管議案本身有無問題,你是主管,為什么要跟下屬這樣爭吵呢?”他說:“我也想寬容對人,你一直這樣要求我們,我怎么會不想去做個成熟的人呢?但我實在寬容不了,我的個性就是受不得氣!”我說:“你有高度的勇氣,所以你必須做到體諒,如果你還不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那么你就先學會忍耐,因為忍耐是寬容的第一步。其實你今天的表現已經很好了,開始你忍耐了好一會兒,最后才忍不住了。以后,你忍不住的時候,再堅持保持平靜多一會兒。你的能力我相當放心,只要你能保持冷靜,什么問題都能解決。我只要求你記得忍耐是寬容的第一步,把什么都歸結為個性,其實是沒有勇氣的表現,相信我,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成為高勇氣高體諒的人?!睅啄旰蟮慕裉?,他已經成長為一位高級管理人員,雖然偶爾還會私下向我抱怨幾句發(fā)泄一下怒氣,但在公眾心目中,他已經是一個很有魅力的領導者,他所領導的部門,也由于他的成長與成熟,成為相當優(yōu)秀的團隊
一個成熟的人,具備高勇氣與體諒,也必然會具備“富足心態(tài)”。一般人都知道“雙贏法則”,但在現實生活中,以職場競爭上,卻總不由自主地認為,蛋糕只有那么大,假如別人多搶走一塊,自己就會吃虧,人生仿佛一場“零和游戲”。難怪俗話說:共患難易,共富足難。見不得別人好,甚至對親朋好友的成就也會眼紅,這些,都是“匱乏心態(tài)”在作怪。

抱著這種心態(tài)的人,甚至希望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人小災小難不斷,疲于應付而無法與自己競爭。這樣的人時時不忘與人比較,認定別人的成功等于自身的失敗。即使表面上虛情假意地贊美對方,內心卻是又妒又恨,只有自己獨占驁頭,才能使自己滿足,更有甚者恨不能身邊全是唯唯諾諾之人,不同的意見都會被視為叛逆、異端。

相比之下,“富足心態(tài)”的人,源自厚實的價值觀與安全感。這樣的人相信世間有足夠的資源,人人都可以享有,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富、共權勢。正是這種心態(tài),才能開啟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提供廣闊的選擇空間。擁有“富足心態(tài)”的人,相信成功并非要壓倒別人,而是追求對各方面都有利的結果。所謂“雙贏”乃至“多贏”,其實是“富足心態(tài)”的自然結果
小的時候讀《莊子》,看到他寫的那些“真人”,好象神仙一樣,火里火里來,水里水里去,燒不著也淹不死,就算投進猛獸成群的山林,猛獸也不傷害他。到了九十年代初氣功熱興起的時候,很多大師不知從哪里出來,紛紛講解說那些真人就是特異功能者,弄得我將信將疑。但是現在,我已經有了自己的解釋,而且相信這種解釋也非常合理,莊子不過是用一些夸張的比喻,說出與埃諾莉•羅斯福一樣的道理:不經你的許可,沒有任何人能夠傷害你。當然,在莊子的筆下,這些的人都是得“道”之人。

無論怎么說,我們都記得,不是別人傷害了你,而是你的反應傷害了你。我們不能選擇別人的言行,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反應。并通過正確的反應,獲得公眾的信賴與尊重,逐漸獲得影響力并擴大影響力。

第二節(jié) 先說壞話還是先說好話
  
  
  20世紀初,卡內基就提出人際交際的第一法則“如欲吃蜂蜜,不要踢蜂箱”,也就是說批評與事無補,而且往往使事情變得更糟??▋然淖髌愤M入中國,大概也有二十年了,然而職場中,大多數人仍然習慣于批評,吝惜于贊美,或許是跟我們多年的教育有關吧。許多不愿贊美別人者,或者是不知如何表達才得體,或者是認為贊美就是拍**,特別對象是上級的時候,還有一些人,則是認為贊美別人,就意味著自認不如人,競爭心較強的人,還往往在贊美別人一句后,就轉而自夸十句。而批評他人,則往往理直氣壯,畢竟我言之有據,我是為你好,我是建設性意見,等等。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于批評和自我批評,而不習慣于表揚與自我表揚,偶爾領導視察工作,剛說了兩句勉勵之言,就有沉不住氣的下屬跳出來說:您還是直接批評吧。
  
  我初入職場的時候,一次跟隨老板去檢查代理商工作,老板邊看邊往筆記本上寫字,他如此用功,我也不能落后,也認認真真地看,優(yōu)點好象不容易找,挑毛病還不容易么,于是一條條記錄下來。看了一上午,老板的筆記本上寫滿了字,乘他去上廁所的機會,我快速地看一下他的記錄,幾乎全是缺點和不足。這下我心里有底了,下午開會的時候,我大可以把自己記錄下的毛病,通通地講出來,也展示一下自已的水平。下午開會,老板發(fā)言,出乎意料講的全部是優(yōu)點,而且邊講還邊看筆記本,我莫名其妙,難道他的筆記本會變魔法不成?偷偷伸長脖子去看,還是上午我看見的那些字,他嘴里講出來的話,居然跟筆記本上不相關。直到最后,他才說了代理商一個毛病,而且是一個并不難改的問題。代理商把老板寫的都記下來,自然高興得不得了,連連感謝之余,誠懇地作了自我批評,表示一定會按照公司要求,認真改進,歡迎我們隨時檢查,云云。
  
  回來的路上,我實在忍不住,問經理為什么講的全是優(yōu)點,代理商明明有那么多的需要改進的地方,他提都不提,只是說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而已。他當時簡單說了幾句話,現在已經記不清,但這些年我的實際經驗和理解,應該是:
一、 人性都是喜歡聽別人說自己的好話,而不愿聽自己的壞話。如果我們說太多的缺點,代理商開始可能會勉強接受,但問題一多比較要強的人會覺得是我們眼光有問題,產生抵觸心理,如果代理商忙于為自己辯解,結果可能是連一個毛病都不會改進。而比較不自信的人則會覺得根本無法一下達到我們的要求,可能干脆放棄改進。如果這樣的情況多次發(fā)生,我們會認為代理商故意違背公司要求,而代理商則會認為公司不近人情,雙方合作勢必破裂。人與人之間,往往并沒有太多的原則問題,而這種不按人性的規(guī)律來溝通交往,倒往往最終演變?yōu)樗^“原則”之爭。寫到這,我想起一個典故,古代花剌子模的國王,對凡是報好消息的來使,都獎以重金,對凡是報壞消息的來使,則處于砍頭。因為他相信,說好消息的人,會帶來好事,而不報壞消息,則壞事就不復存在。呵呵,這就是人性的某種極端表現吧。
二、 二、每個人都是別人的鏡子。一般人的自我認知,除了反省和內察以外,更多是從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而來。越是對自己重要的人,他的評價就越會影響到自己。我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句無意的評語,就要思考很久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與地位。所以,我們也要明白,別人是我們的鏡子,或許這個鏡子并不真實,是一個哈哈鏡。但我們更要明白,我們也是別人的鏡子,我們的評價,或許無意間就會影響別人的心態(tài)與行為很久。西方有所謂“皮格馬里翁效應”,說的就是,你把對方當好人,對方就會向好人的方向變,而你把對方當壞人,對方就會往壞人的方向變。曾經有篇報道,說英國某學校按編班,一時疏忽將優(yōu)等班與普通班標簽放反,半年后才發(fā)現,令人驚訝的是,貼上優(yōu)等班標簽而實際是普通班的學生,因為自豪而努力,平均成績反而超過實際的優(yōu)等班,而實際的優(yōu)等班的學生,成績普遍下降。我還記得看過一個殺人犯被處決后,記者采訪鄰居,有個老太太說:“這個家伙,從小我就看他不是好東西”,但我想,如果一個小孩從小就被人看成不是好東西,那么他想做好東西也非常的難了?;氐缴厦娴睦又衼?,如果我們把代理商定位在出色上,他會自覺地更出色,不然就有負我們的期望,而如果一上來劈頭蓋臉一頓指責,把他定位在差勁上,他會更差勁,至少,他得花雙倍的信心和勇氣去做得出色。
三、 三、與其指出不足,不如指出優(yōu)秀的標準。當時為什么經理會看著記滿缺點的筆記本,說出來的卻全是優(yōu)點呢,其實,他是對著問題,在說正確的答案。也許他說的,只有一部分是代理商真正的優(yōu)點,其他的,其實是代理商應該做到的標準,這就是妙處所在。一般人都會有一定的自知之明,當你的表揚之詞其實高于他的自我預期和實際水平,他在高興之余,也會按你的表揚去做得更好,以求名副其實。我們須知一點,無論做事,還是做人,都應該目標導向,如果我們是希望把問題解決,把人際關系處得更好。那么與其針對弱點去做無謂的意氣之爭,不如針對目標制定更高更好的標準,大家一起用標準要求自己?;蛟S有朋友會說,那也得別人也愿意象我這樣開誠布公,不搞小心眼呀。還有,如果遇上個明白人還好,遇上不明白自以為是的人怎么辦?首先,正如上一節(jié)所說,一個成熟的人,需要高勇氣與高體諒的平衡。無論別人做不做得到,自己首先要做到,影響力是一點一點建立和擴大的。在邁向成功的頂峰的路上,耐心和信心無比重要,而后才談得上溝通的技巧。就象上一節(jié)我舉過一個部門主管的例子,他脾氣急燥,卻也能逐漸自我克制到最終贏得大家尊重,也花了好幾年的時間,除了他的個人努力,我?guī)啄陙砟托牡毓膭詈椭笇б卜浅V匾?。其次,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很少用一種理念或方法就能完全奏效,在問題與解決方案之間,從來就沒有固定的對應,如果不明白要綜合運用多種理念與方法,無異于刻舟求劍。我這本書,全不斷講到各種理念與技巧,但只有融會貫通綜合使用,才能舉重若輕
四、 、一次最多只能說對方一個缺點。理由非常簡單,一次只說一個缺點,既有利于人際交往的潤滑,保存對方的自尊與顏面,也有利于對方提高自信去改進。每個人都有這種經歷,別人一大堆批評說下來,要么自己都覺得自己不是人,要么就是覺得對方不是人,還有什么心思去認真聽取批評,去好好改進。中國以前流行什么“集體幫助”,好象我小學的時候就被幫教過一回,一大群人圍著幫教對象提意見、提建議,七嘴八舌,大家也許是真心實意的,但被幫教對方沒有不哭得傷心的,大家以為他是深刻認識到錯誤與不足,為自己的行為而羞愧,其實多半是被幫教對方覺得實在委屈而又無法說得出口。當年我曾問過老板:從小黨和國家就教育我們,成績不說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你不說別人的缺點,豈不是缺點會一直不改,越來越嚴重?當時他笑笑,說了一句不會的。這么些年我的實際經驗證明,如果方法得當,自己的態(tài)度和原則不動搖,的確不會的。當一個人越被重視,優(yōu)點越被贊賞的時候,他會滿心歡喜的越做越好,優(yōu)點會漸漸把缺點“淹”掉,而且,當一個人成長成熟到某種階段,他有了自我意識和公眾形象意識,也會自覺地更多表現優(yōu)點,而缺點自然也不為人所見。中國人品評人物,常常過于苛刻,時有誅心之論,比如什么“有心行善雖善不賞,無心作惡雖惡不罰”,簡直是要人人都做圣人,實際效果上使想好人的人常常失去勇氣和信心,還不如偽裝成無心的樣子去作惡心理負擔反而更少。許多朋友在職場深感失落或憤懣,以至于“在崗退休”,工作成效越做越差,形成惡性循環(huán),恐怕不是因為遭到表揚太多,而是遇到刻薄的批評太多吧。而另一些時候,無論別人看上去多么真誠,多么謙遜,多么地反復要求,如果一定要說別人的缺點,你也不要“上當”。為什么用“上當”這個詞呢,須知有的人不過是客氣話場面話而已,他越是客氣,反而越是不希望你說出什么致命的缺點來,比如黨員評議,領導崗位候選人公開征求群眾意見,老板就既定之市場戰(zhàn)略或公司大方向征求意見,等等。最糟糕的下場,莫過于三國時的田豐,袁紹下定主意討伐曹操,要求眾謀士各抒已見暢所欲言,田豐力勸袁紹不可對曹操用兵,指出袁紹一串串的弱點,意見不可謂不中肯。田某也是為主公江山社稷作想,可是袁紹其實主意已定,想聽的要么是好聽的話,提前歌功頌德也未嘗不可的好話,要么就是如何作戰(zhàn)如何取勝的謀略。對于反對意見和批評,袁紹初時能忍能容,終于不堪忍受,只有下令將田豐關入大牢聽候發(fā)落。當田豐聽到獄卒報喜,袁將軍大敗而回,定會記起先生之先見之明而重用先生時,他嘆惜吾命休矣,因為袁紹外寬而內忌,定會羞于見田豐,必殺而后快。讀書至此,我總是奇怪,為什么田豐明知袁紹個性,還要這樣雞蛋撞石頭呢?相比之下,諸葛亮在《后出師表》中自稱“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應該是位硬骨頭的好漢,卻不見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而伐吳時,他硬生生非要阻攔,反而勸諫不成之后,預先做好戰(zhàn)敗的補救工作。兩相對比,諸葛亮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何其明智也。遇到有些人故意要求別人批評,搞些大鳴大放引蛇出洞之類,錯誤地批評更會引火燒身。遇到這種情況,或者遇到你拿不準對方意圖真?zhèn)蔚那闆r,保險一點,莫過于提一些不是缺點的“缺點”,故而才有民主評議會上秘書向局長提意見:“您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工作起來廢寢忘食,不顧身體”這樣似貶實褒的搞笑“批評”。千萬不要以為,本著一顆忠心,直言直諫,才是正直,世事往往是“以迂為直”。如果兩點之間的直線,阻力卻最大,那么這根直線,其實是最遠的路徑。
有時,對方或許是真心地想聽取批評意見,但我們還要知道,人的想法與感受是會變化的。很著名的典故,似乎戰(zhàn)國某位君主,喜愛一個伶人,游園時伶人摘了一個桃子,吃一口給君主,君主對人說他真是愛我,吃了一口覺得好吃就連忙給我吃。后來伶人失寵,君主又想起這件往事,生氣地對旁人說他真是討厭我,吃了一口的爛桃子,竟敢塞給我吃。聽取批評的人,就象上面提到的袁紹,本意也許是真的想聽一聽不同的意見,但一旦被田豐不幸言中戰(zhàn)敗的下場,第一件事就是殺掉田豐遮丑兼出氣。為什么歷史上那么多忠臣倒霉,難道他們的君主全是昏庸無能不明是非之輩嗎?也不盡然,忠臣不知死活,一味直諫,等到君主倒霉的時候,總會有個出氣筒要先倒霉。人在職場,或許不會有殺頭流放之結局,但即使比較開明的老板或上司,關系較好的同事,不聽批評意見撞到南墻上鼻青臉腫之際,再看到曾經預先批評建議的你,心中總有那么一絲不快,初時你好心的批評建議,現在仿佛是一種毒辣的嘲諷,而且同樣是人,憑什么你的智商好象就高過我呢?至于有些朋友感嘆:不能做好人,做好人吃虧。那么只能說他還“不懂得如何做好人”。

據說松下幸之助習慣于當眾嚴厲地責罵犯錯的下屬,而且他認為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這樣的責罵,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員工。某位著名講師也曾在講座中舉過一個例子,rib企業(yè)等級森嚴,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下屬不敢向上級請示,因為挨罵事小,被上級說成無用之人則是一種恥辱。據說一次某員工實在沒有辦法,只有硬著頭皮進主管的辦公室,主管看了報告,提筆寫了批示,把報告丟還員工,順便說了一句:“我做員工那會兒,從來沒象你這么過麻煩主管!”。或許rib企業(yè)風格如此,而且做一個員工,應以不麻煩主管為已任。但我堅持認為,領導者的責任就是幫助員工成長。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yè)人才輩出,興旺發(fā)達。人在職場,無論我們處于什么位置,真誠地欣賞、關心、幫助別人,永遠都是正確的。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把要求對方改進之處,或者說對對方的批評,融入真誠地贊美與鼓勵之中,而不僅僅是所謂“三明治式的批評”,更需要成熟的心態(tài)和開闊的思路。批評需要勇氣,但要克制自己批評人的沖動,克制那種批評別人的優(yōu)越感與快感,運用真誠的贊美與鼓勵,更需要勇氣與體諒。所以,卡內基的第一法則,初看是一個溝通技巧問題,其實仍然是一個心態(tài)的問題。只有成熟的人,才有勇氣去欣賞別人的長處并能得體地贊美別人,才能永遠站在鼓勵與激發(fā)的角度去為人處世?;蛟S溝通的技巧有很多,但沒有一樣比得上你發(fā)自內心地欣賞別人來得重要。在看到全部事實真相的同時,著眼于別人的優(yōu)點與進步,哪怕只有那么一點點,是一個成熟得體地職業(yè)人應有的素養(yǎng)和心胸。學會表揚與自我表揚,建立良好的個人形象與團隊氛圍,既是職場心態(tài)要求,也是成熟的表現。

人在職場,首先要學會的,不是技巧、戰(zhàn)術、謀略之類的東西,而是正確的心態(tài),正確的思維方式和真誠地欣賞與贊美他人。沒有這些,越好的技巧就越容易走上歧路。舉一個與職場無關的例子,米盧在十強賽備戰(zhàn)前那段時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在一次電話聊天時米盧突然很嚴肅問李響:“中國人為何總是消極地看待任何事情,為什么更愿意提一些破壞性而非建設性的意見?”顯然他是有感而發(fā)。十強賽之前中國隊上上下下對出線前景最樂觀的人也只有米盧自己,幾乎所有的記者都問著同樣的問題:“聽說第一場比賽只要打平你就會下課?”米盧的每次回答都如出一轍:“你為什么不想著中國隊會贏球呢?”。無論我們怎么看待米盧這只老狐貍,但他的確給當時的中國足壇帶來了一些積極的態(tài)度和樂觀的精神,當他離開之后,這些態(tài)度與精神也就無影無蹤。中國足球可能什么都缺,但最缺的,就是正確的心態(tài)與正確的思維方式。

第三篇 永遠不要當“受害者”

一個成熟而懂得欣賞與鼓勵別人的人,也一定是個積極樂觀的人。人在職場,遇到挫折是必須的,或許有一定客觀原因,但大多數是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有問題,思維方式不正確,故而做出的反應也就不正確。

如何保持自己的積極主動與樂觀呢?就是凡事提醒自己,做一個成熟的人,一個主動選擇同時對選擇負責的人。有時,現實很無奈,不得不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雖然不能選擇現實與環(huán)境,但我們卻可以運用上天賦予的四大天賦,去選擇自己的反應。如果一件事一定要做,那么為什么不高高興興地去做?如果一件事違背了公平正直等原則,你可以選擇不做,也可以選擇想辦法盡力使事情變得合乎原則一些。

古語云:慷慨赴難易,從容就死難。為什么呢?憑一時意氣,引頸就戮,很多人都做得到,但關在黑牢無人理睬,甚至好吃好住一段日子,許多人的意志便軟化了,著名的洪承疇便是如此。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到底是什么在支撐一個人呢?是他的價值觀與信念。而且,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信念越接近人類普遍遵循與信奉的原則,他的反應便越正確越成熟。職場中,很多人面臨困境,面對自認為不公正的待遇,面臨違反良心與原則的事情,往往選擇“慷慨就義”,但一時意氣,后悔的居多。使用暴力一次又一次推翻社會,與堅持和平地改良一點一滴地推動社會,哪一個更難,而事實證明哪一個更有利于社會持續(xù)穩(wěn)定進步?

真正的積極主動,就是有選擇的自由,同時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責任感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成熟的人不把自己的行為歸咎于環(huán)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自身原則價值觀有意識的抉擇,而非全憑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覺來行事。有的人,天氣晴朗便興高采烈,陰雨晦暗便心情郁悶,這就是無意間選擇了消極被動,消極被動的人,同樣受制于社會“天氣“的陰晴圓缺,如果受到禮遇,就愉快積極,反之則退縮逃避。心情好壞建立在他人的行為上,受制于他人不成熟的人格與行為。

成熟的人,審慎選定自己的原則與價值觀,作為行為的原動力。他們與感情用事,受制于環(huán)境和他人行為而無法自拔的人截然不同。這并不表示成熟的人對外界刺激無動于衷,或者反應遲鈍,他們只是將如何回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一種正確的“本能”,不再是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實驗中的那條狗。

某個做旅游與會展的老板,投資成立一個網絡公司。由于對網絡完全陌生,以前的一切業(yè)務要照常運轉,老板經常出差,所以請小王代管,老板說,“公司需要一個辦公室主任來處理公司的日常事務,現在公司是把你作為副總在培養(yǎng)。”小王很興奮,這是26歲的他第一次走上管理崗位,很想大展身手,為公司為自己打開一片天地。

公司最重要部門之一是網絡中心,其經理以前自已開過一家網絡公司,倒閉后投奔過來,在方案策劃、網站開發(fā)上具有較強的能力。小王發(fā)現,此人原公司業(yè)務一直沒丟開,同時還在開發(fā)新市場,借用公司的資源干自己的活。同時,他還挑撥業(yè)務員之間的關系,使其談判破裂,從中鉆空子獲得私利。

作為辦公室主任和未來的副總,小王有心為公司盡力,他將網絡中心經理的種種行為向老板投訴,但老板卻沒有采取措施,網絡中心經理還一如既往的利用公司資源獲取自身利益。小王發(fā)覺自己既不能處罰他,又不能開除他,只好睜只眼閉只眼算了。

公司運營既然管不了,小王從內務開始抓起,他頒布了一個公司衛(wèi)生制度。但由于涉及到網絡中心經理手下的人,經理便去老板那里訴苦,說網絡中心技術人員工作時間寶貴,衛(wèi)生不應由他們親手做。老板覺得有理,說:“是啊,他們要專心搞技術開發(fā)啊?!庇谑?,施行了半個月的衛(wèi)生制度就此夭折。從此,小王對整個公司的衛(wèi)生環(huán)境一概不管,他想:臟也不只臟我一個……

支撐了半年,小王心里的挫折與委屈越來越深,他認為老板一是外行,二不懂管理,網絡中心經理又會在老板面前裝乖巧,而自己沒有經驗,很多時候只憑一顆忠心,以為反正是替公司著想,而著了網絡中心經理的彎彎道兒。既然做什么也白搭,只會辛苦受氣,于是小王辭職而去,后在新公司做了一名文員。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且不說里面的是非、管理、溝通、授權、公司戰(zhàn)略等諸多問題,我們來一起研究小王的心態(tài)、想法和反應。

很明顯,小王不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從受到打擊、退縮、又受打擊、再退縮,到最終辭職,他始終處于被動地位,被環(huán)境和他人的行為控制自己的心情與想法,從而做出錯誤的反應。從一個躍躍欲試的辦公室主任,到什么也不管,最終郁郁而去,是誰在逼迫他?最大的元兇是他自己。

如果小王仍以這種心態(tài)去做事做人,他或許永遠都不會在職場有出頭的一天。我把他的心態(tài),稱之為“受害者心態(tài)”。因為他自始至終,都覺得自己做的是正確的,永遠都是黑暗的職場政治和齷齪的同僚,利用自己的善良與經驗不足,用卑鄙的手段“整”自己。這個故事里,小王感到自己沒有管理經驗,而在更多的職場故事中,主人公覺得自己不僅忠心可鑒積極向上,而且才華與潛力并茂,只是環(huán)境太差,同事太差,老板太差,上級太差,英雄末路,虎落平陽,感覺加倍凄苦。但我要說,不是別人和環(huán)境在迫害他們,是他們心中那種被動消極的“受害者心態(tài)”在迫害他們。這種心態(tài),是職業(yè)生涯的最大敵人之一。

“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往往擺錯了自己的位置。這類人總認為自己的出發(fā)點是對的,便往往站在所謂“善良”、“道德”或“原則”的制高點,向下俯視眾生。在他們眼里,自己美好的愿望無法實現,都是社會不公,環(huán)境不公,他人卑鄙無恥?!笆芎φ咝膽B(tài)”嚴重的人,記住的往往都是自己的好和別人的錯。小張就是這樣一個人,老總吩咐他加班寫了一個文案,提交以前得經過經理審核。中午,他看到經理正在寫東西,便問了一句:“經理,你現在有空嗎?”經理回了一句:“沒空”,對面的一個同事聽見,笑了起來,還重復了一遍。小張立刻覺得受到羞辱,雖然經理馬上解釋說正忙于寫一個文檔,一會兒幫他做。但小張覺得真是很沒面子,心里很受傷,他憤憤地想:“頭都不抬說沒空,又說一會幫我做,整個是在耍我嘛。我還是加班寫的文案,做人真是不能太好心了,會讓自己很難做的。”這是一個典型的“受害者心態(tài)”者又一次“受害”的場面,但到底是誰的錯呢?平心而論,經理在忙著寫東西,小張明明看見了還去問有沒有空,經理或許思路被打斷而不快,答復比較生硬,但畢竟馬上意識到態(tài)度生硬而改口承諾。同事的笑也未必一定是嘲諷意味。但到了小張心里,就變成辛苦沒好報,被人耍被人笑,進而自以為是地推論“做人不能太好心,會讓自己很難做的”,從一個“受害者”進化為“憤世嫉俗者”。這樣的人,職場在他眼里就是“弱肉強食”的動物叢林,而自己的定位,則是一只可憐無辜的小白兔。

“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往往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世界。他們看見除自己之外,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動機都是可疑的,隱藏著他所鄙視而又無法解釋的自私自利或愚蠢可笑。就象上面那位小張,經理的前后反應,在他灰色的眼鏡折射下,就變成是“耍我”。輕度“受害癥”患者,時而慨嘆羨慕別人的幸福,時而自憐自艾,重度的“受害癥“患者,比成語中那個丟了斧頭的人更甚,他懷疑每一個人都是偷斧者,懷疑別人的一切幸福與成就都來自于不正當手段,由于如此強烈地缺乏安全感,以致于千里之外與他無關的新聞,也會讓他覺得自己生在黑暗的時代,跟著受害了。

“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剛開始會有人表示同情,有人勸解幾句。然而表示同情的人,往往根本沒有能力幫忙。勸解的話,只會讓他更相信自己的無辜清白,受害的感覺與受傷的程度越深,抱怨與憤懣應該越多。久而久之,也不會再有人真正同情,甚至不會有人愿意與他說話,誰會真正同情見人就說“阿毛丟了“的祥林嫂呢,誰會同情一個心境灰暗歪曲現實的人呢?!笆芎φ摺北救吮阌X得大家全都在孤立他,在背后說壞話,走向“憤世嫉俗”的重度“受害者”,一旦突破心理防線,有時會做出更令公眾無法理解和接受的舉動。所謂“反社會型”的兇犯,往往會認為自己才是社會不公的“受害者”,便是極端的例證。

職場上,遇到“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如果無法幫助他走出心理陰影,那么請遠離他,一定不要出于面子,出于感情,隨聲附和,你的上下級和同事,會因此把你也歸入那一類人,即使你已經有了良好的公眾形象,為人處世深為公眾熟知并認同,這樣的隨聲附和,對你的潛在傷害也會大到無法估量。如果你自己不幸就是一位“受害癥”患者,請檢查自己的心理,運用良知、想象力、獨立意志、自我意識,去磨煉自己的心態(tài)。否則,一副受害者模樣,你的下屬會追隨你嗎?你的老板會看重你支持你嗎?人性都是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正如股市里大家都會去尋找搶購強勢股,沒人會去接破位下跌的飛刀?;蛟S我把“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描繪得過于可怕,但這種人既缺乏體諒,也缺乏勇氣,不僅是自己的職場殺手,也是別人的職場殺手。

第四篇 成功者的氣質

當年紅軍被打得那么慘,林彪看見革命只剩下星星點點小紅苗,問紅旗到底能打多久,毛澤東是怎么回答他的?毛澤東心里也許在打鼓,但嘴上可不能服軟,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出來了。無論他當時是否已經預料到未來,但在當時情況下,沒有退路,不硬挺不行。紅軍處境艱難,但毛澤東的反應卻好象勝券在握,他一定是微笑著甚至大笑著對衣衫不整的部屬這樣宣布:革命如初生的嬰兒,勝利是屬于我們的!這就是成功者的氣質。職場中,類似紅軍過草地的事并非沒有,但無論如何,沒有信心并不能使事情好轉,所以無論處境多么困難,多么糟糕,都要有信心,哪怕知道明天你就會被解雇,今天你即使裝,也得微笑著似乎胸有成竹一切盡在預料掌握之中。
  
一個積極心態(tài)的人,才可能是真正和持久的成功者,他們不會說“我無能為力”,而是說“盡力嘗試有無其他可能性”;他們不會說“我就是這樣一個人”,而是說“我可以選擇不同的作風”;他們不會說“他使我怒不可遏”,而是說“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不會說“他們不會接受的”,而是說“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達方式”;他們不會說“我被迫…”,而是說“我能選擇恰當的回應”;他們不會說“我不能”,而是說“我選擇”;他們不會說“我必須,我不得不”,而是說“我情愿”;他們不會說“如果”,而是說“我打算…”。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語言,似乎只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在別人的眼里,它們代表著你是哪一類人,代表著你的心態(tài)與思維方式,甚至你的個性。使用積極的表達方式,就代表著你是一個主動積極、勇于負責的人。許多人的晉升,并不完全由于能力,更多是因為良好成熟的心態(tài)與心胸。

一位員工在工作時間向上司請假,因為他想去與朋友聚會,但公司正在進行培訓,希望員工能有所收獲,主管問他:“不去有什么后果嗎?”,員工說:“老同學們會把我‘開除’”,主管說:“可是缺席培訓有什么后果你知道嗎?”,員工想了想,說:“你不會開除我吧”,主管搖搖頭,員工又想了想,說:“我失去了一次學習的機會”,主管問他:“那你還要去參加同學聚會嗎?”,員工說:“我真的沒有辦法不去,都是多年沒見的老同學,來一次不容易”, 主管說:“不錯,所以你必須做個決定。我知道,如果是我,也會選擇老同學見面,但你決不要說你是被迫去,不能不去?!?
  
  2000年3月中日足球對抗賽之前,李響擔心中國隊打不過日漸成熟的rib隊,就在國家隊離開的頭天晚上,神情緊張地問米盧中國隊能不能贏球,米盧糾正了她的話:“你應該說預祝中國隊打出一場漂亮的比賽”。米盧是對的,能不能贏球誰也說不誰,但沒有積極的心態(tài),想贏球不是更困難嗎?積極的公眾形象,就從積極的心態(tài)和語言方式開始展現。每次各類大賽,看到韓國、rib等隊nb哄哄,令人未戰(zhàn)先寒,而反觀今年一場賽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某些中國足壇領導都要積極辟謠矢口否認說過中國隊一定能奪冠,真不知是何心態(tài)。
  
  成功者與失敗者有很多共同的特點,他們之間的差別,甚至要小與兩者與平庸之輩間的差別。事實上,在職場中,甚至在商界,許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qū)別,直到一個龐然大物倒下,人們才驚呼又一個氣泡破滅。一些頗為聰明的領導者,也一再被失敗者所蒙騙。原因是什么?

在一次企業(yè)的季度會議: 營銷經理說:“最近銷售形勢不太好,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原因是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新產品,比我們的產品好,所以我們很不好做,研發(fā)部門要認真總結?!?研發(fā)部門經理說:“我們最近推出的新產品是少,但是我們一直都在努力,關鍵原因是我們的預算很少,就是少的可憐的預算,也被財務削減了!“ 財務經理說:“是,我是削減了你的預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成本在上升,我們當然沒有多少錢?!?這時,采購經理跳起來:“我們的采購成本是上升了10%,為什么,你們知道嗎?俄羅斯的一個生產鉻的礦山爆炸了,導致不銹鋼價格上升?!?前三位經理說:“哦,原來如此,如此嚴重的困難下,我們還達到現在的成果,值得慶賀,哈哈哈哈!” 于是,一群失敗者披上了成功者的外衣,表現得象成功者,因此他們獲得了成功者應有的待遇。

小李對小王訴苦:“在公司我做了很多的事,但是都讓同事拿去邀功,更過份地是,竟然還有同事公然在老板和我面前指責我如何沒做好工作。事實上,工作我覺得我比他們強。那些同事總是圍著領導轉,有時候真可氣,領導不在的時候工作都是我做的,領導來了,他們就唧唧喳喳地表功,把我往一邊擠,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就因為這個,老板瞧不起我,認為我沒有什么能力和經驗,對我成見很深,認為我是不能委以重任的人??磥?,我只有辭職了?!?

小王安慰說:“真正做了事的人才可能談出來工作的進度、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等等細節(jié),但現在你做的事,別人能輕而易舉地當做自己的成績向領導說,那說明這件事絕對沒有什么復雜的操作性,也不會有太大意義,所表之功也是小功也。做為一個員工我想應該是把事情做好,讓別人在事務上依賴你。你的地位,無論在領導還是同事心中,自然上升,其他的不必太操心。”

小王說的有道理嗎?有,因為段永平自立門戶后,“小霸王”就一蹶不振。但天底下有幾個人能達到這種水平?工作的不可替代性,是一種美好的愿望,事實上幾乎不可能達到。更大的可能有兩種:一種是你還在埋頭努力,就已經被老板和同事們踢出門;另一種就是你的成績繼續(xù)被他人所享受,更甚者,如果你不好替代,則干脆“消滅”你

中國人信奉的語錄是:“成績不說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這是絕對錯誤的!請記住前面那四位“成功的經理”與“失敗的小張”,記住一個教訓:如果你是成功者,你就得表現得象個成功者。否則,某些失敗者就會來摘取你的勝利果實。而如果你暫時失敗了,你也必須表現得象一個成功者。

不要以為勝敗只是才干的高低,勝利需要氣質與模式兩種保證。在職場,最有才干的人也難免會招致失敗,只因為他們沒有具備取勝的氣質,或者他們沒有一貫的勝利形態(tài)。經驗告訴我們,往往才能較差的人搶走了那最大的“奶酪”。

職場上,成功者也不可能常勝。要想成為一個成功者,有時失敗的次數還要多于成功的次數。但是,成功者的失敗,不同于失敗者的失敗。成功者的失敗,絕不容許其成為決定性的失敗。他也許主動選擇撤退,但不會屈服。當遇到失敗時,他所表現的氣質會使人感覺到他似乎仍在必然的成功之路上,只不過經歷一次暫時而無關緊要的挫折而已。而失敗者的失敗,則是一場災難。他很容易被毀滅,失敗迫使他失去據點而后退,失敗從他身上奪走了某些寶貴的東西,暫時的,有時甚至是永遠的。

成功者的成功,也不同于失敗者的成功。成功者的獲勝,給予人的印象是:他的成功正是他所預期的。他視成功為理所當然,他自然會感到高興,但他對成功的反應卻是冷靜的,因為在別人眼里,他正籌劃著下一次更大的成功。而失敗者卻認為他的成功是意外,是巧合,甚至大為驚奇。有時他甚至舉行一個盛大的慶祝會,從他對成功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他并未期望成功,因為他一貫習于失敗。

請你研究一下你所認識的人,為什么你認為某人是個勝利者或成功者,而某人是失敗者呢?你對他們的看法,難道不是至少有一部分是受了某人的氣質所影響嗎?一個人在職場表現得象一個成功者,他便擁有了成功者聲譽。他的行為和聲譽,就會使他成為一個成功者。如果一個人表現出失敗者的行為,人們便都認為他是一個失敗者,并且以失敗者身份來看待他,這將更使他成為一個失敗者。

任何時候,不管你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應表現出成功者的姿態(tài)-微笑。這就是成功者應有的氣質

第五節(jié) 成功者的模式
在最近一期《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股神”沃倫•巴菲特以323億美元資產排在第二。巴菲特之所以成為“股神”,不僅僅是因為他所實現的、那不可思議的投資業(yè)績,更主要的還在于以下兩點:第一,巴菲特的投資及其創(chuàng)富過程,幾乎找不出任何合法性瑕疵和道德詬病。第二,在投資哲學的返樸歸真、投資原則和紀律的堅守、經營和為人的誠實正直、對待財富和生活的態(tài)度等等一系列問題上,巴菲特都表現出常人難以企及的精神境界、定力和高尚人格。

正因為巴菲特的投資業(yè)績不可思議,而他的投資理念與方法又看上去那么簡單易行,他的人格又是那么崇高偉大,引來無數渴望成功的人們如饑似渴地研究學習,希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股圣”??上У氖?,他們盲目地推崇巴菲特所推崇的“面向企業(yè)而不關心市場、集中投資、長期甚至無限期持股”等理念,壯烈地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股市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我們要知道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除了正確的心態(tài)和氣質,還有適合自己的成功模式。簡單地摹仿成功者的理念與表面行為,而忽略其成功的背景與內在邏輯,就象那些夢想著成為“‘中國的巴菲特”的朋友們,認為“巴菲特買什么,我也買什么,這樣我就可以成為巴菲特”,是極其愚蠢的。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悲哀就是成為另一個人。

可以這樣認為,每一個成功者對自己何以成功的解釋都是正確的,但未必他的理念對你就有用。如果說成功者有什么共通之處,大概就是成功者在選擇戰(zhàn)略時,通常較為慎重。他們的作戰(zhàn),往往是因為有較大的獲勝把握,同時失敗了所受的損失也不大,即使困難較大,但勝利的報酬值得冒險。他們縝密地權衡了風險與戰(zhàn)果。在旁人看來,成功者經常冒著很多風險,這也是成功者能獲得勝利者的聲譽的重要原因。但是,成功者的風險,都是有計劃的風險,而不是失敗者所常冒的愚蠢的風險。

孫子有言:“先為不可勝而后勝”,成功者正是如此,他們僅在于確有信心,確信其勝利的成果足以應付失敗的后果時,才甘冒風險。而職場上的失敗者,不能正確計算其成功與失敗的風險。因此,他們不但在失敗時失敗,甚至他們得到勝利時,由于不知道如何對待其勝利,因此也失敗了。對這些人來說,一次誤打誤撞的勝利,也許比完全沒有勝利還要糟糕。

成功者的戰(zhàn)斗經常和他們的成功是一致的,從而形成一種既定的模式。每一次勝利,都為下一次勝利奠定了基礎,他們在有計劃的方針指引下不斷向前邁進。相反,失敗者的勝利卻是偶然的紛亂的,是無法與其努力相提并論的。失敗者也許比成功者更能贏得勝利,但他們的勝利價值較為低賤,或者毫無用處。因為他們的成果不能積累,沒有形成連貫的模式。相反,他們的失敗倒可以形成一種模式。

在我們的經歷里,成功與失敗必然交織在一起,失敗或許是自己的過錯,或許是因為不當的冒險,或許是由于未能適應情勢的變化,或許是別人沒有助一臂之力。在今后的職場生涯中,仍將會遇到成功與失敗。我們最終將是一位成功者,還是一位失敗者,并不在于目前我們是成功還是失敗,而在于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無論你為自己定下何種模式,基本點在于:確保成功大于失敗。信息源:免費招聘網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信息源:免費人才網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
信息源:免費發(fā)布招聘信息_www.rcxx.com_免費招聘網


汕頭招聘網
www.rc3721.com
汕頭人才網
www.strcw.cn
澄海人才網
www.chrcw.cn
潮州人才網
www.czzp.cn
惠州人才網
www.0752rc.cn
揭陽人才網
www.0663job.com
普寧人才網
www.plrcw.cn
電商招聘網
www.job003.cn

本站部份文章及圖片來源于網絡轉載,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站長,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信息。 
免費發(fā)布招聘信息首選的免費人才網、免費招聘網站,淘才招聘網。